陕西日报记者 梁易炜 通讯员 李淼金惠配资
盛夏秦巴,深山一隅。
在武警陕西省总队汉中支队某部演训场上,热浪蒸腾。“滴——砰砰砰……”随着声控计时器提示音响起,二级上士班长杨玉平利落出枪瞄准,迅疾扣动扳机,枪响靶落,计时器定格在3.76秒。
“5秒内枪种转换10发全中,这是班长的绝活。”7月28日,战士王宏博带着敬佩对记者说,“班长常对我们说,没有比人更高的山,没有比脚更长的路。是班长的教导让我们坚定了信心。”
“山让水低头,人让山低头。”这是杨玉平家乡的谚语,也是他强军征途上的人生信条。他坚信,再高的山、再长的路,只要锲而不舍地前进,总有到达目的地的那一天。
入伍12年来,杨玉平荣立二等功、三等功各2次,被评为第7届“武警部队十大标兵士官”、第24届“中国武警忠诚卫士”,荣获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三等奖,光荣当选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。
对杨玉平来说,荣誉加身的背后是一段布满荆棘的“士兵突击”之路。
“没有人生来就是特战队员”
2013年秋天,杨玉平应征入伍。
谈及当兵的初心,杨玉平讲起了少年时期和“解放军叔叔”的两次相遇。
“上小学的时候有部队从我家门前路过。他们整齐的队列、响亮的口号金惠配资,让我深受震撼。”杨玉平说,“第二次是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,我的家乡四川阿坝位于重灾区,搜救现场废墟上的绿色身影,在我脑海里留下了挥之不去的印记。”
来自成都的二级上士吴金洋和杨玉平同年参军入伍,一起度过了12年军旅生活。“杨玉平来自川西高原,是个土生土长的山里娃,个子不高,块头也不大,站在队列里很不起眼。”吴金洋说,“当时看他瘦瘦弱弱的,真怕他受不了当兵的苦。”
从川西高原来到秦巴腹地,走出大山的杨玉平紧接着又面对一座难攀的“高山”——天生鼻腔黏膜薄导致他一运动就流鼻血,做了4次手术都未根治,大家都认为他不是当兵的料。
端不稳枪、上不去杠、跑步“吊车尾”……一个个课目“摧残”,一次次现场出丑,让刚入伍的杨玉平在短短一个月内“出了名”。
“所有课目都‘亮红灯’,我们都担心他撑不过3个月。”比杨玉平早一年入伍的一级上士班长杨渊回忆。这个倔强的新兵则选择了一条常人难以想象的逆袭之路——训练次数、时长、负重全部翻倍。
别人徒手跑5000米,他背沙袋、加绑腿负重跑,流鼻血也不停歇;练攀登,别人背1支枪,他背4支枪,小腿肌肉痉挛仍咬牙坚持;练据枪,他肘部磨破也纹丝不动,训练结束后皮肉都粘在衣服上……短短10个月,他从替补特战队员逆袭为总队特战比武场上唯一的列兵。
“没有人生来就是特战队员。”在杨玉平眼中,挫折困难都是横在他前行路上的座座“高山”,只要使出不服输的拼劲,定能翻越。
“勇做尖刀上的刀尖”
在杨玉平日记本的扉页上,写着这样一段话:“当个好兵就要直面生死,勇做尖刀上的刀尖。”
2017年,杨玉平所在中队受命抓捕一名持枪毒贩,抓捕兵力重点部署在其经常出没的一楼和四楼,杨玉平则只身一人在负一楼地下车库蹲守。
“毒贩会来负一楼吗?”“他会携带枪支吗?”“我能将他制服吗?”……在长达4个小时的蹲守中,无数念头在他脑海中盘旋金惠配资,但杨玉平坚定地告诉自己,再危险也不能退缩。
凌晨4时20分,电梯突然启动。杨玉平屏住呼吸,目不转睛地盯着电梯上的数字,4、3、2、1、-1!犯罪分子径直来到了负一层。
电梯门缓缓打开,一个身影映入杨玉平眼帘。正是那名毒贩,他想要驾车逃跑!
电光石火间,杨玉平从身后将毒贩摔倒在地。毒贩掏出匕首向他刺来,杨玉平迅疾按压手腕夺其匕首,使出浑身力气将其牢牢压在身下,直到战友赶来支援,协力将毒贩抓获。
“我身高一米七,与一米八几的毒贩体型相差悬殊,持枪毒贩随时都可能挣脱,后果不堪设想。”杨玉平回忆,毒贩被抓获后,他忽然感到大臂疼痛,才发现被匕首划出了两道口子。这也是他第一次在任务中直面生死。
这样直面生死的战斗,杨玉平参加过很多次。
入伍以来,杨玉平多次圆满完成反恐处突、执勤安保、抢险救援等急难险重任务,抓获重大犯罪嫌疑人数名。秦巴山区暴雨洪涝多发,杨玉平5次参加抗洪抢险,带组摸黑冒雨翻山越岭,挨家挨户不间断搜救,累计背出老幼40余人,转移被困群众2000余人。
“‘任务一线敢于开山。’这是战友们对杨玉平的评价。”中队政治指导员孙晓坤说,“在一次次血与火的淬炼中,官兵们送给他一个响亮的名号——‘拼命三郎’。”
在杨玉平眼里,特战队员的神圣使命就是守护群众平安。
“甘于平凡但不甘于平庸”
2022年,杨玉平光荣当选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。
大会闭幕后,他从千里之外的北京归建,奔赴总队座座军营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。“必须发挥好‘宣讲员’和‘播种机’作用,让党的声音深入官兵内心,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实践。”杨玉平说。
走上讲台解读辅导,深入班排畅谈体会,回到宿舍讨论交流……从陕北毛乌素沙地边缘到陕南秦巴腹地,杨玉平接续参加“红肩章”理论宣讲队的宣讲活动,用强军思想引领官兵成长,用奋斗故事激发练兵斗志。
“人要靠自律,打铁还需自身硬。”战士范浩浩说,这是杨玉平常说的话。
初次接触重火器射击时,30发弹只有1发上靶的成绩让范浩浩泄了气。杨玉平察觉后便带着他补课,学射击理论、练据枪技术、练心理素质。在杨玉平的影响和鼓励下,范浩浩重拾自信,曾经的短板弱项如今成了他的绝活。最终,范浩浩如愿站上了总队特战分队专业教练员集训比武的领奖台,被评为重火器手专业尖兵。
榜样之光照亮强军征途。这些年,杨玉平所带的战士中,有11人入党、2人考学提干、6人立功受奖、30人在各类比武竞赛中摘得荣誉。
在训练场上,杨玉平没有过多说教,总是身体力行,为战友们一遍遍作示范、讲要领、传经验;熄灯后,杨玉平挑灯夜战,认真学理论、写心得。“甘于平凡但不甘于平庸。”杨玉平经常对战士们这样说。
12年寒暑,与山为伴;12载军旅,攀登不息。
从川西高原到秦巴腹地,杨玉平在跋山涉水中精武强能,在刀山火海里践行忠诚,从“大山娃儿”蜕变为特战尖兵。
晨曦微露,薄雾绵绵,朝阳带着暖意从东方冉冉升起。披着洒向山间的第一缕阳光,杨玉平带领特战小队大步流星踏上新的攀山之路,努力追逐心中的强军梦金惠配资,继续挑战下一座“高山”,书写新时代的“士兵突击”故事……
瑞和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